
孟虎,博士,特聘副研究員,1993年3月生,河南開封人,2022年7月參加工作、受聘四川大學引進人才(特聘副高崗位)。長期致力于紡織服裝管理領域的教學科研與實踐探索,圍繞“藝術+科學”交叉融合,在時尚設計、時尚科技及時尚管理領域,承擔藝術設計、工程技術、企業(yè)管理、消費者行為多學科相交叉的課程和項目工作。研究興趣包括全面化的時尚品牌管理及供應鏈管理、多維度的消費者研究及市場預測、可穿戴時尚與可持續(xù)時尚的戰(zhàn)略規(guī)劃與服務系統(tǒng)設計。
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學基金等10余項;在《Internet Research》《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預測》《工業(yè)工程與管理》《紡織學報》等國內外高水平期刊和會議錄用和發(fā)表論文30余篇;授權發(fā)明專利1項;兼任米蘭設計周、未來設計師等全國重點學科競賽評審專家,《絲綢》《現代紡織技術》《Journal of Fiber Bio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期刊(青年)編委,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智能穿戴與服裝人因工程分會委員和上海市服飾學會內衣泳裝和家居服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等職務。同時,個人作品和指導學生作品多次獲重點學科競賽全國一等獎。
聯(lián)系方式
menghu@scu.edu.cn
研究領域
消費者行為,時尚設計與運營管理,品牌與營銷管理,時尚供應鏈管理等。
學習及工作經歷
2022/07至今,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副研究員
2018/09~2022/06,同濟大學,市場營銷系(營銷管理方向),攻讀管理學博士學位(申請-考核制)
2015/09~2018/03,東華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系(服裝產業(yè)經濟研究方向),攻讀工學碩士學位(保研)
2011/09~2015/06,四川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系,攻讀文學學士學位
主要科研項目
[1] 2025/07至今,四川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青年基金:人工智能推薦驅動綠色消費的自我調節(jié)機制研究,主持
[2] 2025/04至今,企業(yè)咨詢項目:人工智能賦能可持續(xù)服裝研發(fā)與零售運營咨詢服務,主持
[3] 2023年6月至12月,四川大學社科孵化基金:人機融合驅動文化藝術智慧消費研究,主持
[4] 2022/09至今,四川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啟動經費(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的新中式時尚消費心理機制與文化認同研究,主持
[5] 2022/09至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共享經濟下雙邊用戶價值共創(chuàng)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參與
[6] 2020/07~2023/06,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基于人工智能的重大輿情和突發(fā)事件輿論引導機制研究,子課題起草及第二負責人
[7] 2018/09~2021/08,同濟大學MBA教學案例系列開發(fā)項目(共3項):新零售背景下體驗式營銷戰(zhàn)略研究,第二負責人
[8] 2018/09~2020/09,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眾包模式下發(fā)包方及平臺的信譽對威客參與行為的影響,參與
[9] 2015/09~2018/08,上海市教委持續(xù)資助項目:海派時尚設計及價值創(chuàng)造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品牌與營銷研發(fā)平臺),參與
[10] 2017/03~2017/12,東華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創(chuàng)新資助項目:基于仿生理論的服裝供應鏈建模與案例研究,主持
期刊論文(部分)
[1] Wu J, Zhuang S, Yan T, Meng H*. Understanding moderated mediating effects and framework of green consumption intention in leather retailing[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 2025, Online first. (SSCI,通訊作者,Companion Papers)
[2] Yang W, Lin Y, Hu M, Huang Y, Shen H, Meng H*. Ambivalent desires: Dual moderators of cultural crisis and face consciousness in Chinese element fashion consumption[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 2025, Online first. (SSCI,通訊作者,Companion Papers)
[3] Meng H*, Li Z, Xu X, Wang J, Zhang X, Chen M. Does AI chatbot really benefit fashion consump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various online customer service[J]. 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2025, Online first. (SSCI,一作&通訊作者)
[4] Meng H*, Xu X, Tian T. Empirical study of Neo-Chinese fashion consumer behaviour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emotional self-regulation mechanism[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 2025, 37(6):1591-1607.(SSCI,一作&通訊作者)
[5] Shen H, Yang W, Huang Y, Meng H*. Understanding moderated mediating effects and framework towards Chinese element fashion consumption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2025, 116(10): 2475-2484. (SCI,通訊作者)
[6] Xu J, Meng H*, Yang L*.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escapism on visitor experience and engagement in digital exhibitions: Empirical research evidence from Sanxingdui[J]. Leisure Sciences. 2024, Online first.(SSCI,通訊作者)
[7] Yan T, Wu J, Meng H*. The effect of digital fashion visual symbol perception on consumer repurchase intention: a moderated chain mediation model[J]. 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2024, Online first. (SSCI,通訊作者)
[8] Zhang G, Wang L, Meng H*.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level and consumer behavior regarding green fashion: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 2024, 36(4):977-992. (SSCI,通訊作者)
[9] Meng H, Sun Y, Liu X, Li Y*, Yang Y*. Antecedents and mediators of experiential retailing consumer behaviou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2023, 51(07):920-938.(SSCI)
[10] Hu X, Meng H*. Digital literacy and green consumption behavior: Exploring dual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J]. 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 2023, 22(2): 272-287.(SSCI,通訊作者)
[11] 梁曉蓓, 江江, 孟虎*, 楊以雄. 考慮政府補貼和風險規(guī)避的綠色供應鏈決策模型[J]. 預測. 2020, 39(01): 66-73.(自科委A類/CSSCI/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中國知網學術精要高PCSI論文,通訊作者)
[12] 卜朱鎮(zhèn), 梁曉蓓, 孟虎*. 基于多項目重要度的關鍵鏈識別改進方法及應用[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 2021, 26(05): 187-194.(自科委B類/北大核心/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中國知網學術精要高被引論文,通訊作者)
[13] 孟虎, 梁曉蓓, 楊以雄, 李敏*. 大數據時代下基于LMBP算法的供應鏈績效評價與優(yōu)化[J]. 數據分析與知識發(fā)現. 2018, 2(11): 37-45.(CSSCI)
[14] 劉歡歡, 孟虎, 王朝暉*. 適老化智能可穿戴設計研究進展及發(fā)展趨勢[J]. 紡織學報. 2024, 45(03): 243-251.(EI/中國知網學術精要高下載論文)
[15] 尉藝, 陳美樺, 孟虎*. 莫高窟唐代壁畫服飾色彩的演變特征與審美感知[J]. 絲綢. 2022, 59 (09): 137-144.(CSCD/北大核心/中國知網學術精要高被引論文/第八屆“米蘭設計周-中國高校設計學科師生優(yōu)秀作品展”論文賽道全國一等獎,通訊作者)
——其余成果詳見個人ORCID網頁(https://orcid.org/0000-0002-2145-5448)
會議報告(部分):
[1] Multi-case study on the influential mechanism of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experiential marketing,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2025全球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合作與發(fā)展國際會議),中國·上海,2025年3月(Best Paper Award)
[2] 學科交叉融合驅動的設計學研究思考,學術能力提升系列會議,中國·杭州,2024年11月
[3] 數智經濟與價值理性驅動下的時尚消費心理研究,2024 青年設計師先鋒論壇暨江南織造大會閉幕式,中國·上海,2024年6月
[4] 青年女學生胸腰體型分析與服裝號型優(yōu)化研究,2024年可持續(xù)創(chuàng)新與智能紡織科技國際會議暨上海紡織服裝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研究生學術論壇,中國·上海,2024年6月(優(yōu)秀論文)
[5] 感知避世主義對游客體驗和數字展覽參與度的影響:來自三星堆的實證研究證據,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學院“青年空間”工作坊,中國·上海,2024年5月(優(yōu)秀論文)
[6] STEM驅動下的時尚設計領域交叉學科研究,“一帶一路”紡織青年學者論壇暨“絲韻華章”藝術巡展,中國·南京,2023年11月
[7] 文化自信引領下的中國時尚和諧生態(tài)建設,上海政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黨委系列講座,中國·上海,2023年11月
[8] 中國時尚產業(yè)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營商環(huán)境與柔性供應鏈,寧夏現代紡織產業(yè)經營人才培訓班,中國·成都,2023年6月
[9] The effect of digital literacy and external information on market competition fear: An empirical study on fresh food consumption in China, The 2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Business. (ICEB), Virtual, Hong Kong, China, December 3-7, 2021. (EI,Outstanding Paper Award)
[10] 模特類型對消費者和服裝網上零售的影響, 2021年紡織科學與工程一流學科博士生學術年會,中國·上海,2021年12月(優(yōu)秀論文)
[11] Series lectures in Training Course for Appreciation and Making of Chinese Apparel and Adornments, Eldoret of Kenya: Confucius Institute at Moi University, June to July, 2016
發(fā)明專利
基于數據模型的服裝設計系統(tǒng)及方法. 中國發(fā)明專利. ZL 2023 1 0757969.2
指導學生獲獎(部分)
[1] 論文:基于數學曲線的中國傳統(tǒng)紋樣仿真研究,第九屆米蘭設計周中國高校設計學科師生優(yōu)秀作品展全國一等獎,2025年6月
[2] 服裝設計作品:源·Origin,第30屆中國時裝設計新人獎優(yōu)秀獎,2025年5月
[3] 調查報告:敢裁日月入新衫——新中式時尚消費中的青年文化認同表征、動因與價值引領研究,2025年“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四川省特等獎、四川大學一等獎,2025年5月
[4] 服裝設計作品:羌角拾花,第12屆未來設計師·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全國一等獎,2024年8月
[5] 交互設計(游戲)作品:燈影尋夢,第12屆未來設計師·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全國一等獎,2024年8月
[6] 論文:莫高窟唐代壁畫服飾色彩的演變特征與審美感知,第八屆米蘭設計周中國高校設計學科師生優(yōu)秀作品展全國一等獎,2024年6月
[7] 服裝設計作品:重構,第十六屆中國大學生服裝立體裁剪大賽優(yōu)秀獎,2024年4月
學術兼職
2025/08至今,《Journal of Fiber Bio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期刊編委
2025/08至今,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智能穿戴與服裝人因工程分會委員
2023/05至今,未來設計師·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評審專家
2023/04至今,米蘭設計周-中國高校設計學科師生優(yōu)秀作品展評審專家
2023/01至今,《現代紡織技術》期刊(北大核心)青年編委
2021/05至今,《絲綢》期刊(CSCD/北大核心)學術編輯(至2024年4月)、青年編委
2020/12至今,國際電子商務聯(lián)合會(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Electronic Business)會員
2018/12至今,上海市服飾學會內衣泳裝和家居服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